站在三尺讲台上的日子
——记我的支教旅程
人文学院 番禺区石碁四中 罗锦莲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支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洒下的是泪滴;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个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怀揣着为人师的梦想,几经波折,几经辗转,我终于来到了石碁四中。很安静的村落,很安静的学校,在这里,我的支教旅程启航了。
与伙伴婉莹一起,我牢记着邓校长的要求:勤奋,多与学生沟通;我感激着汤老师的关怀,努力地在四中的校园里留下自己奋斗的痕迹。曾经安排无着落的茫然,曾经怀才不遇的委屈,曾经生活的不适应,在支教面前,都不过是尘土一颗,吹拂一下,踪迹全无,我不该也不必为此而烦恼,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支教工作中去才是我的使命。
初为人师,我有了许多个“第一次”:第一次参加集体备课,第一次登上讲台,第一次上班会课,第一次参加调研活动,第一次参与评课,第一次参与评卷,第一次批评学生,第一次得到了学生送的小礼物……这许许多多的第一次让我想起了初一语文课文《第一次真好》的一句话“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我的“第一次”都无一例外的“新鲜而刺激”,支教中的第一次愈多,支教也就愈多姿多彩。
面对崭新的教材,头疼的是如何去吃透教材,幸得谭老师的指点帮助,我学会了如何灵活地处理教材,如何合理设计阅读课和略读课的教学。
面对古涩的文言文,为难的是不知道从何处切入,幸得观摩了石碁四中五位语文老师的文言教学,我懂得了如何去落实文言基础知识,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面对陌生而好奇的学生,担忧的是如何让他们喜欢我的课,幸得谭老师的支持和鼓励,我主动地走进了班级,为班里的墙报出谋划策,为他们的手抄报提点建议,为班级的图书角添上亮丽的色彩,为他们的校运会呐喊助威,甚至主动地辅导他们其他科目的课后作业……慢慢地,我能轻易地说出班里50名学生的性格爱好,谭老师曾经打趣地说过:“锦莲,我觉得你比我还要了解那帮家伙。”是的,在我的努力下,我终于赢得了他们友好的信任,课下,他们总喜欢“小罗小罗”地叫,有什么心事烦恼也总喜欢跑来跟我倾诉,或者以一张信笺将心事诉之。有一段时间,我得经常在灯下伏案给他们回信,虽然有点辛苦,但读着他们稚嫩的文字,听着他们的故事,却是幸福的。
或许还有许多要面对的困难,但是在梦想的支持下,那困难变得微不足道。我,不管遇到怎样的荆棘满路,总会咬紧牙关,披荆斩棘,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梦想的道路。曾经,面对调皮捣蛋屡教不改的学生,面对不理解自己的领导,面对成堆成堆的工作,我以为我会坚持不下去,但最后我还是坚持下来了。世界上没有你不能的事情,只有你不想的事情,只要坚持,走一步再走一步,总会有收获。
支教旅途中,我也曾遇到过许多的困惑。譬如:语文课前预习为什么总是落实不到位?在中考指挥棒下,该如何权衡学生的兴趣与成绩?面对管不住自己的学生,有何有效解决的措施?……我迷惑,我彷徨,但我没有放弃去解答困惑,我阅读了许多教育类的书籍,如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万玮的《班主任兵法》等等,我都一一翻阅过,在感叹教育大师们智慧的同时,我也或多或少地学习到了一点皮毛,特别是魏书生的一些管理点子,经常被我运用到班级管理上,如自习课的自主管理,值日班长制度等等,非常管用!在支教过程中,看书补充知识能量成为了我另类的休憩。
支教旅途中,谭老师强调最多的一个词是:“耐心”。刚开始,我对这个忠告嗤之以鼻,心想要做到“耐心”还不简单!但接受班级管理工作以后,我才觉得“耐心”这个词值得细细咀嚼。
当学生不断地给自己惹事,不断地犯错,作为老师的不断地批评,不断地进行苦口婆心的教育,学生依然还是老样子,老师不免会觉得挫败,怎么现在的学生那么难教啊?其实不是学生难不难教的问题,是我们老师的耐心还没有达到那种能够等到学生脱胎换骨那一刻的程度。对于学生的进步,特别是那些学困生的进步,只要他们能有一点点进步,我都主张采取大肆表扬的方法,夸大他们的进步,以求他们在接下来的时间能有更好的表现。但有时候通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那些学生好的表现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很快便会故态复萌,这样子又表扬又批评的重复来重复去有意义吗?我要肯定地告诉你,有!只要你有足够的耐心,学生们总有一天会在你的表扬和批评中健康成长为你所希望的。因为,没有哪一位学生是“天才”,可以一次性地将所有的恶习改正,他们那些几乎已成为习惯的恶习总会有死灰复燃的机会,我们不能老是觉得学生屡教不改。人总是向善向美的,我们要给足够的机会让学生慢慢改正,或许这个过程很漫长,但是只要好好想想后面的转变,这就有等待的价值存在。
心中还有很多很多的想法,但却无法用文字全部表述下来,因为支教的体会,远不是文字能够表述完整的。摸索与进步的支教,站在三尺讲台上的日子,纷飞着快乐和酸辛,这个中的味道,相信每一位支教的伙伴在品尝后都会不断地进行回味吧?因为,这味道,在心中,留有痕迹。
梦想起航的地方
公共管理学院 增城区石滩镇三江第一中学 孙雪平
有句名言这样说:“人生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现场直播。”是的,逝去的了永远不会重来。那么要怎样才能做好“现场直播”,不留下任何遗憾呢?那就是每天都过得充实,过得有意义。从小学起我就立志做一名教师,也一直坚持不懈的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终于在毕业前实现了这个愿望。怀着无数的憧憬与希望,按捺住即将为人师表的激动,来到了我支教的学校——石滩镇三江第一中学。这是离我梦想最近的一次,我要好好把握,全力以赴完成此项任务,也下定决心无论条件多么艰苦都不能退缩、坚持到底。支教的生活,奉献之余,让我满载的是尊严的饱涨,淡薄的是功名利禄,而个人价值也将在人生的坐标中得到重新定位。因此,我每天的日子,虽忙,却忙得不亦乐乎!支教不仅是种体验,更是一种责任。
还记得我们搬好行李,坐上学校大巴奔赴支教学校时那份憧憬和紧张;还记得初次来到支教学校见到校长和学校其他领导时那份激动和拘谨;还记得刚见到学生时那份骄傲和担心。第一次站上讲台的激动,那一声声亲切的“老师”,那一张张执着的面容,而今回首内心的那份悸动仍记忆犹新。很舍不得这些善良朴实的孩子。时间虽短,这却是我度过的最有价值的一个学期。我从这些孩子身上学到的远比我授予他们的还要多。
我曾一度认为,如果说80后出生的都是一群忧伤的孩子,那么在我看来,90甚至00后出生的就都是些腐败分子。他们包里装着手机,学习机,游戏机,MP4;他们拉帮结派称社会;他们崇拜非主流,在耳朵鼻子嘴唇肚脐上打很多个洞然后戴上漂亮的饰品;他们疯狂的恋爱,失恋后自残……和这些孩子呆在一起我甚至会感到害怕。可在这里支教半年之后才发现,其实那些都是我们自己先入为主的观念,这里的学生们还是很淳朴,还是那么的天真。
印象最深的莫过于第一次看晚修。那是他们返校的第一个晚修,刚好排到我值班,上课铃一响我就走进课室,他们很大声的说:“哇,居然迟到了。”我知道他们把我当成自己的同班同学了,我很淡定的说了一句:“不要那么吵,我是老师!”“不会吧?这么小的老师?”“不要看我个子小,我可是老师!现在安静!”学生们还在底下窃窃私语的讨论着我这个老师,那时候我不知道要如何处理,只能是一直叫他们不要吵。课后才去请教老师面对这样的情况要如何处理,老师才告诉我要严肃,自己不严肃学生们不会把自己的话听进去。现在的自己跟那时候比很明显的在成长,现在只要学生们吵,我都能很大声,很凶的叫他们出去,吵完了再回来上课。相比一开始来的时候那种胆怯,现在的自己处理事情果断了很多。
支教的重头戏就是上课。一开始的一个月几乎都是在听课,每天跟着指导老师,只要是指导老师的课我都要去听。我觉得每个班的情况不一样,所以即使是同一框题,同一个老师,在不同的班级讲授的也会不一样,所以我每节课都会去听,在听课的过程中也慢慢的了解了初中的上课的特点。也是从那一个月中慢慢的发现每个班的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小学时候的基础,也掌握了一些针对不同班级的不同情况该如何开展教学的技能。其中,我的指导老师巫老师帮助我很多,每节课上课之前他都会问我,假如是我上这节课,我准备如何上。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他之后,他叫我看看他是如何上的,相比一下彼此教案的优点和缺点,也会及时的告诉我我设计的教案的不足和优点,教我如何针对学生具体情况开展教学。还记得人生中真正站在讲台上的第一节课讲的是“享受学习”,在上课之前我一直设想假如我问问题没人回答我要怎么挽回面子,一直在设想着这些情景的出现我要怎么办。刚走进教室的时候学生们还很吃惊的问:“老师,是你上课啊?”我微笑着点头说:“对啊,大家欢迎吗?”学生们很热烈的鼓掌,那时候我自己都吓到了,学生们对新老师的好奇容易理解,可是这么热烈的场面我还真不知道要怎么处理。我设想的场景也没这一幕。我站在讲台上愣了一下,还是指导老师上来说了一句:“以后多数课程都会是孙老师给你们上的了,大家要配合老师的工作。”班上才比较安静。我很紧张的开始讲课,当我问问题的时候居然很多同学举手,那一刻我吓到了,学生们表现的那么好,我也不能表现的那么差,我突然感觉轻松了很多,学生们没我想的那么调皮,还是能好好的上课的。这样的话我也没什么好担心的了,专心上好课就好。所以一节课顺利的结束了,我还清晰的记得指导老师对我的第一节课评价说:“还不错,时间控制的很好,不过就是控堂能力较弱,有些内容把握的不是很好。不过慢慢来,学生们还是对政治和你上课兴趣很大,所以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要抓住学生兴趣。”对自己的第一节课,不能说自己很满意,可也感觉不算很差劲,至少自己完整的上完了。随着锻炼机会的增多,慢慢的也掌握了一些控场的技巧,虽然还不能学到家,可是也有了一些教师的样子了。
支教生活除了上课,还有就是班主任工作。每天都是重复的机械的工作,一开始会被这么机械的作息时间搞的生活乱七八糟,可是慢慢的接触之后,也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还记得一开学的那天,学生们报道,我呆呆的看着钟老师在忙,而自己却不知道从何入手去帮忙,问她她说不需要,这么小的事情她自己可以做。那时候觉得好委屈,因为感觉自己好像很没用一样。第二天才慢慢的接手一些很琐碎的事情,虽然事情很小,可是觉得班主任开始接受我这个助手的存在了。两个星期之后,开始上了第一节班会课,还记得第一节班会我是给他们上制定班规的,班上的同学很热情。指导班主任对我的评价是:“形式多样,只是时间控制不好,内容太多,有些班规可以不用那么死板的规定。总的来说,还是不错,不够也能做的更好。”慢慢的,我听钟老师开班会开多了,我自己也积累了一些形式和知道了一些应该注意的事项。慢慢的可以接手班会课的开展了。
班主任工作还要负责每周一次的班会和“下两操、督早修”:监督眼保健操、课间操,监督早自修学生学习。刚当班主任的时候,也许很新鲜,很兴奋,我时时都会跑到班级去看看学生的状况,和学生聊一聊,在某种程度上说,我更是以一种朋友的身份和学生聊天,可是,有时候这种师生之间的距离就很难控制了,上课有老师的范,下课做朋友,这是我追求的。一段时间的相处和观察,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说班级早自修的声音很小,学生很多都是没睡醒的状态;平时不是很爱问老师问题;晚自修的效率比较低···面对这些问题,有时候,我真的很冲动的想在全班学生面前说一说,可是又有点不敢。一开始就犯了做教师的禁忌,跟学生们混的太熟,自己慢慢的在学生面前没了威信,也给钟老师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因为开了一个不好的头,所以在接下来的管理方面我开展的很不顺手,多亏海媚老师教我,我慢慢的才能在学生面前树立教师形象。钟老师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所以她的班会课不仅仅是学生能学到很多东西,我也能从中发现很多管理方面的技巧,为我的班主任生涯积累了很多不错的方法。
一个学期的支教生活,让我成长了不少。现在回去大学,大学的同学看到我都会开玩笑的说:“孙老师,你终于有了一个老师的样子了。”现在上课也慢慢的有了自己的特色,还记得开完公开课之后老师对我的评价,他们说我可以做一位老师了,我的能力已经可以胜任一位老师的教学和管理了。我知道,开公开课那天是学生们配合的好,这或许不是因为我课堂做的好,而是课后跟学生们相处的好,所以学生们才会在公开课的时候表现的那么出色。这也可以说是我做班主任方面成功的地方吧。我想,支教生活会在我的人生道路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会成为我人生经验中一笔宝贵的财富。它让我在艰苦的环境中得到了磨练,让一直过着平淡生活的我收获了感动……我从支教中得到的乐趣与收获,绝对不会比付出的少。人生永远处在起点与起点之间,而不是在起点与终点之间。让我们不断地去创造生命的无数个起点。现在,眼下的这个起点已告一段落,我将踏上下一个起点开始新的征程。我不知道我还会有怎样美妙的人生,但我期望无悔的身影成为百年后美丽的化石。